首尔之春:全斗焕军事独裁的原型与历史镜像

发布日期: 2025-07-22

首尔之春:全斗焕军事独裁的原型与历史镜像

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,正处于民主化浪潮与军事独裁激烈对抗的关键时期。1980年5月光州事件爆发前夕,全斗焕通过"12·12军事政变"夺取实权,其镇压民主运动的行径与1961年朴正熙政变形成惊人呼应。这两场政变如同镜像般折射出韩国军人干政的传统模式——以"国家安全"为名,行权力垄断之实。

全斗焕政权与朴正熙时代共享着相似的权力逻辑原型:先是制造社会动荡的危机叙事,再以军队为后盾实施紧急戒严,最终通过修宪实现长期执政。1980年5月17日,全斗焕扩大戒严令至全国,解散国会并逮捕金大中等反对派领袖,其手段比朴正熙时期更为酷烈。这种"危机—戒严—清洗"的三部曲,成为韩国军事独裁者的标准操作手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全斗焕在镇压光州民主运动时,刻意将抗议者污名化为"朝鲜间谍",这种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国家安全威胁的话术,直接承袭自朴正熙时代。通过情报机关(KCIA)和军队特战司令部的双重控制体系,全斗焕将朴正熙创立的威权机器运转到极致,最终导致1987年六月民主抗争的总爆发。

历史学者发现,全斗焕政权实为朴正熙体制的"激进版本":同样依赖乡友会(一心会)的军人集团,同样推行发展主义经济政策,却在镇压尺度上更为极端。这种政治基因的传承,使得韩国民主化进程不得不经历浴血重生的阵痛。直到1996年全斗焕被判叛国罪,这段军事独裁原型才最终被写入历史教训的教科书。